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支持下,由北京国际交流协会主办、全俄科学节协办的“欧亚国际量子科学合作与科普对话”于9月21日在北京朝阳东湖国际中心顺利举办。活动以“科普连接世界,量子引领未来”为主题,现场40余人,包括来自部分高校学生及社会公众,线上观众超过4000人,本次活动汇聚欧亚多国的专家学者,围绕量子科学最新进展与国际科普合作展开分享与交流。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一级巡视员刘晓勘出席并致开幕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门科学政策与基础科学司基础科学、创新研究和工程处处长阿迈勒·卡斯瑞(Amal Kasry)通过视频致辞,强调量子科学在国际合作与科学普及中的作用。

开幕致辞后,与会领导及嘉宾共同上台启动《新兴技术探索与国际科普合作倡议》,共同表达对国际科普合作的支持。

在大咖讲量子环节,三位来自欧亚的专家学者分别分享各自的科普实践与研究成果。莫斯科国立大学副校长、全俄科学节主席列奥尼德·古瑟夫教授以《量子现实:参与的不同形态——全俄科学节的经验与启示》为题,回顾全俄科学节在推动青年参与科学活动方面的实践经验,并分享可供国际科普活动借鉴的启示。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周来博士以《量子通信:迈向未来的量子互联网》为主题,介绍量子通信的最新进展及未来量子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展示量子技术在信息传输领域的潜在应用。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塔吉克斯坦办公室项目负责人帕文·姆米诺夫先生以《当量子遇见瓦赫什河:一场能源效率的革命》为题,探讨量子科学在绿色能源效率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创新应用。

专家们从实践经验、技术前沿和可持续应用等角度阐释量子科技的应用价值,推动现场高校学生深入理解量子科学的意义与潜力,现场观众积极提问,线上平台交流热烈,充分体现国际化、多元化的科普氛围。




量子科技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正在深刻影响信息传输、能源利用和社会发展。北京国际交流协会携手全俄科学节搭建跨国界交流平台,旨在加强欧亚科学传播合作,以科普连接世界,引领量子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