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 郭杰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42届大会于2023年11月7日至22日在法国巴黎总部召开。当地时间11月9日,大会通过了在中国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UNESCO IISTEM)的决议,标志着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首次落户中国。2023年11月12日至17日,我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第42届大会的自然科学委员会(SC)、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委员会(SHS)、传播和信息委员会(CI)以及提名委员会会议,见证了相关议题的讨论。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以下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文缩写为UNESCO(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成立于1945年11月16日,致力于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来促进各国间之合作,对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以增进对正义、法治及联合国宪章所确认之世界人民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均享人权与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联合国大会于2015年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的各项目都将助力实现该议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次会议虽不是协会在疫情后首次出访,但却是首次参加UNESCO大会。面对美国于今年7月重返UNESCO,及俄乌、巴以冲突等地区热点问题,充分观察学习、把握动向、长远谋划协会作为非政府组织参与UNESCO工作的突破口是此访的重要使命和任务。
(代表团主要成员与我国常驻UNESCO总代表杨进大使【左六】合影)
期间,我见证了我国代表当选 IFAP(全民信息计划)政府间理事会理事,亲历了各国代表一致通过,支持联合国宣布 2025 年为“国际量子科学技术年”,亲临了第1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论坛,还亲眼目睹了各会员国代表对卸任委员会主席工作的充分任何和祝福以及对新当选主席的祝贺。同时,紧张会期间更多的时候是剑拔弩张和步步为营地表达观点和建议。如在审议加强实施《关于科学和科学研究人员的建议书》修正决议时,伊朗提出将“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科学论文不应受到单方面制裁的限制,以维护教科文组织信息自由流动的原则”写入决议,几乎遭到了与会成员国一边倒的反对。此时,只有中方支持了伊朗的立场,并引用该建议书中“要求保护科学家并打造一个有利于科学蓬勃发展的生态系统”原文,阐述了促进科学自由和科学家安全的重要性。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我国深度参与国际组织的时间不长,在各类全球性国际组织的任职也较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国际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行为主体,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机制合作,是我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方式。未来,北京国际交流协会将着力依托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通过加强基础性研究、追踪新发议题、深入搭建科技人文交流平台等务实举措,进一步保障和支撑好我国在UNESCO机制下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