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全人类的社会,福祉是全人类共同的福祉。数字化与网络化要给人们带来普适性的红利,就要以国际视野,携手各方,致力于弥合重点和特殊人群的数字鸿沟。这亟需我们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溯其根源,用对应的方法与策略各个击破。7月12日下午,在由北京国际交流协会举办的“重点和特殊人群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专题论坛”上,巴西天主教大学科技园社区运营经理丹妮拉·卡里翁·文图里尼女士、优享银龄中心创新与变革事务官约翰·基尔南先生、越南外贸大学创业与战略管理学院蔡清夏教授、萨摩亚国立大学信息通信技术主任萨莱·法勒波卢·特维塔女士和英国Practice Pal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罗斯·加罗德先生五位国际专家齐聚线上,分别就女性、老年人、偏远地区人群、少数民族及青少年等重点和特殊人群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进行了深入且细致地研讨。
在演讲中,巴西天主教大学科技园社区运营经理丹妮拉·卡里翁·文图里尼女士分享了她对于“如何吸引更多女孩投身科技行业”这一议题的见解。她强调了建立科技园区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培养人才和促进创新方面的作用。通过引入“四螺旋模型”的概念,她将学术界、行业、政府和公民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强调各方在推动年轻女孩参与科技创新方面的力量和责任。丹妮拉女士非常关注性别平等问题,并呼吁建立女性协作网络。她相信,通过创造对女学生们友好的科技氛围、文化和制定相关政策,我们将会看到更多女性投身科技领域,更多女孩对科学产生兴趣,为构建更加公平的未来作出贡献。
随后,优享银龄中心创新与变革事务官约翰·基尔南先生聚焦老年群体,以“数字包容如何助力老年人‘老有所安’”为题,详细阐述了如何从根本上帮助老年人提升数字素养。基尔南先生以“数字包容”为切入点,清晰阐明了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他深入分析了老年群体在数字世界被逐渐边缘化的原因,并针对这类人群的特点提出了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解决方案。
越南外贸大学创业与战略管理学院蔡清夏教授以越南中部的红哈村为例,分享了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农村少数民族社区的经验。他采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直击乡镇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蔡清夏教授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这一群体给予更多关注和关心,并倡导为偏远地区居民建立通向智慧网络的桥梁。
来自萨摩亚国立大学的信息通讯技术主任萨莱·法勒波卢·特维塔女士致力于在数字领域推动少数民族的发展与参与。她关注“数字赋能少数民族”,点出了打破少数民族信息壁垒的重要性。她深知数字技术对于少数民族的发展和包容性的重要性,以及数字技术在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教育水平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她呼吁大家关注其中的文化差异,形成社会合力,提升少数民族的数字素养。
最后,Practice Pal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罗斯·加罗德先生基于自身工作经验和实践经历以“技术赋能英才:发掘儿童天赋”为题,介绍了如何助力青少年成为数字时代的创造者和领导者,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和把握未来。
据悉,本次专题论坛由北京国际交流协会主办,北京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支持,旨在探讨当下数字技术和科学传播的普及如何适应各类重点人群的包容性发展要求,重视和推进以能力建设为目标的重点和特殊人群的科学素质普及和素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