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邮箱
Beij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ssociation
北京国际交流协会
09-26 2018
共识与展望专题论坛在京召开 推动国际科普合作 激发年轻人科学热情
协会动态 文章来源:本站 访问量: 1184

作为“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018年9月18日,“一带一路”国际科普合作:共识与展望专题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马来西亚、墨西哥、俄罗斯、泰国、日本、英国等代表,就如何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共同商讨,畅所欲言。此次论坛是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托,由北京国际交流协会承办。

“近十年以来,马来西亚一直面临着青年人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的兴趣下降问题。这种趋势对马来西亚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已引起政府和工业部门的广泛担忧。”马来西亚吉隆坡工程与科学展指导委员会主席、拉曼大学副校长李仕伟教授忧心忡忡地表示。

根据马来西亚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国内仅有大约20%的高中学生在学习科学范畴的课程,这与政府设定60%的学生学习科学和40%的学生专注非科学学习的目标相去甚远。

“主要原因之一,家长在观念上认为学习科学相关的学科颇为辛苦,即使未来职业的回报很高,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每天去琢磨“数理化”,更倾向于孩子学习法律、财务等专业。”李仕伟分析道。

记者了解到,这种年轻人对科学热情的衰落,并非马来西亚所独有,许多其他“一带一路”国家也不同程度地面临同样的状况。

泰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科技参赞陈善意博士表示,尽管泰国这样的问题还不大凸显,但是目前国内年轻人对未来在职业发展方面并未有太多规划,也许是全年气候平和、环境宜人,人们过得大多很安逸,对科技创新等没有太多热情投入。

出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马来西亚开始采取了一定的措施,2013年,由东南亚工程技术学院、马来西亚工程师学院、马来西亚高技术产业政府组织、拉曼大学四个机构发起的“吉隆坡工程与科学展”应运而生。目的是研究并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对STEM教育和科学工程类职业的兴趣。而从实践来看,此举的努力还比较有限,他希望能够从“一带一路”国际科普合作的平台中汲取更多的经验和支持。

在论坛上,陈善意向与会代表分享今年5月参加北京市科委主办的一个为期二十天的国际科普研讨会的感受。她感慨道,“印象深刻的是,中国从国家政府层面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的同时,也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传播与普及。正如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特别提出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值得借鉴的是,中国从全国层面发动年轻人参与‘创新创业’,用科学知识、创新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带动起来,推动中国成为世界创新型国家。”

她表示一直对中国的中学,如北京三十五中学的STEM教育很感兴趣,因为参与这个项目的学生有机会在学校使用中国科学院的科学探索实验室。未来计划在学生科研项目和STEM教育应用方面,推动泰国学校与中国的中学合作。

与会中外专家一致认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科普进程,落实“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倡议,需要站在大视野、大科普、国际化的高度,共同积极携手合作。

由此,论坛期间启动两项重要国际合作:举办“2019中俄创新合作周暨首届中俄创新创业大赛”,由北京国际交流协会与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主办,将在历时一年多时间里,遴选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与生物科技、可持续发展与环保四大类的俄方优秀项目来华路演,并做对接交流,进一步密切中俄两国的科技人文交流;举行“中国科普研究所与墨西哥科技咨询论坛的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双方将开展密切人员互访和联合研究,标志着中墨两国科普合作翻开新篇章,也成为“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的重要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