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技术深刻重塑社会形态的今天,如何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共享智慧生活红利,成为亚太地区共同关注的议题。从东盟的创新实践到中国的适老化改造,从泰国的社区关怀到马来西亚的疫苗数字化管理,一场以数字包容为核心的健康老龄化行动正在展开。
来自泰国的东盟积极老龄化与创新中心执行董事索姆萨克·阿克西尔普指出,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亚太地区的老龄社会形态。阿克西尔普博士特别提到,解决老年群体数字素养差异需要"科技赋能+人文关怀"的双轨策略,通过游戏化学习和同伴教育提升参与度。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数字化管理研究部主任王莉指出,中国政府已构建覆盖城乡的数字包容网络。通过实施十批电信普遍服务工程,实现光纤和5G网络在行政村的全覆盖,为老年人接入数字社会奠定基础。她强调:“适老化改造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我们正通过标准体系建设、产品创新和线下服务优化,让老年人既享受数字便利又规避安全风险。”

泰国国家科技发展署首席研究员贾图波恩·钦伦格鲁恩分享“涅槃计划”的数字化实践经验。该计划依托Nirun数字平台,构建起覆盖全国76省的社区养老网络。平台整合健康监测、居家安全评估、数字技能培训等五大服务维度,通过AI算法生成个性化照护方案。

马来西亚卫生部公共卫生顾问谢莉亚斯瓦妮·宾蒂·英切·再纳尔·阿比丁博士介绍“从点击到医疗”的流感疫苗接种项目。她指出,该项目不仅提升接种率,更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资源配置:“当我们在吉隆坡发现某区域预约量激增时,可以迅速调配移动接种车,这种敏捷响应机制正是数字技术的价值所在。”

来自日本的顺天堂大学医学院全球健康研究系副教授妙宁昂对日韩新泰四国的数字包容政策进行分析。这些实践揭示:成功的数字包容政策需兼顾文化差异,既要尊重老年人使用习惯,又要通过代际互动弥合鸿沟。

来自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商学院信息系统与运营管理系讲师赛玛·库塔卜分享的跟踪研究表明,家庭代际互动对老年人数字融入至关重要。在日本、泰国与中国,均展开通过年轻人向老年人传授数字知识的实践。这些实践表明,数字包容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关系的重构。

作为亚太数字健康创新网络的核心项目,联合传讯香港有限公司合伙人韩冰带领团队开展跨区域政策研究。该项目历时三年,系统梳理中日韩新泰五国的数字包容实践,重点分析数字代际鸿沟的成因与对策。其重要成果包括:建立亚太首个适老化数字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开发跨境数字健康数据交换标准,推动区域内12个试点城市建立“银发数字驿站”。韩冰指出:“通过构建政策对话平台和技术转移机制,我们正助力亚太地区形成更具韧性的智慧老龄社会生态。”

在数字浪潮奔涌的时代,构建包容性社会需要超越技术的维度。从马来西亚的疫苗管理创新到泰国的社区照护平台,从中国的适老化改造工程到东亚的政策协同探索,这些实践共同勾勒出数字包容社会的实现路径——它需要政策制定者的前瞻视野、科技企业的创新担当、家庭社区的温情纽带,以及老年群体自身的积极参与。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位长者在数字时代都拥有有尊严、有质量、有温度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