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助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已成为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共同关注的焦点。从日本的机器人护理到中国的AI辅助诊断,不同经济体正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技术应对老龄化的创新路径。
马来西亚的西蒂·阿诺姆·艾哈迈德指出,该国老龄化呈现出带病生存期延长、居家养老需求旺盛的特点。她提出科技可在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一是开发易用型数字化平台,提升老年人数字应用能力;二是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健康数据,提升居家照护质量;三是依托物联网构建个性化健康管理系统,实现精准养老服务。

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三宅太文教授着眼于未来护理人力短缺的挑战,提出“到2050年实现机器人护理市场化”的目标。他所在的团队已开发出AI护理机器人AIREC,该机器人能够自适应调节关节硬度,协助老年人完成日常活动,目前已在大阪世博会等多个国际场合展示,受到广泛关注。

韩国科学技术院的崔文贞院长强调,AI在应对老龄化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韩国正通过AI精准识别老年人需求,推动数字化赋能,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社会。未来,韩国将继续加强老年人的数字技能培训,持续推进智慧养老社会建设。

中国杭州德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宋宁则从医疗诊断角度提出AI的应用价值。该公司借助大数据模型,辅助医生快速定位病灶、生成诊断报告,显著提升诊疗效率。宋宁认为,AI将重塑老龄社会的医疗服务范式,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发挥核心作用。

尽管亚太地区在科技助老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但以AI为代表的技术正在逐步改变传统养老模式。从可穿戴设备到护理机器人,从健康管理到辅助诊疗,人工智能正在为构建包容、可持续的老龄友好型社会提供全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