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阳区日坛公园西北角,有一处让无数人肃穆追思之所,它就是著名的马骏烈士墓。在一片竹林和松柏掩映下,一块红色石基上矗立着一尊半身雕塑,雕塑后面有个黑色的椭圆形屏风,屏风后面是白色的墓碑,上面有邓颖超题写的“回族烈士马骏之墓”。
这里长眠的就是五四运动京津地区的主要青年领袖之一——马骏。马骏生于1895年,8岁读私塾,1915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27年,正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研习社会理论的马骏毅然受命归国,担负起中共北京市委的组织恢复和重建工作。1927年10月,马骏不幸被捕。在狱中,受尽敌人的毒刑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至死都没有泄露党的半点机密。1928年2月15日,马骏英勇就义,年仅33岁。
马骏牺牲后被草草葬于当时日坛附近的一个土岗。1957年,日坛公园扩建后,经周恩来总理指示,在日坛公园西北角修建了马骏烈士墓。1987年,马骏烈士墓再次重修,墓碑改由邓颖超题写,同时马骏夫人杨秀蓉的遗骨也移葬于东侧。
后马骏烈士墓得到多次修缮,并塑造了马骏半身铜像,建成了马骏烈士纪念馆。马骏烈士纪念馆以时间为线,分成“品学兼优的回族青年”、“五四运动的先锋”、“战斗在白山黑水”、“革命英勇就义”、“弘扬烈士精神”等五个部分。月琴、大衣、板凳、手稿、照片……馆内展出了马骏各时期的实物照片150余件,多层面地反映了他虽然短暂但却波澜壮阔、伟大辉煌的一生。
邓颖超在《回忆马骏烈士》一文中写道,马骏同志是中国人民、回族人民的好儿子,他对共产主义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虽然早已死去,但他的精神将随着伟大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胜利而永生!
值此清明节和烈士公祭日之际,北京国际交流协会联合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来到马骏烈士墓祭奠先烈英魂,铭记英烈实际,传承革命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