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美两国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两大引擎,其科技交流与合作对全球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和中美关系紧张的影响,两国之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面临诸多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北京国际交流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连续三年(2023-2025)赴美,在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年会上举办专题论坛,不仅开创了中国组织在这一平台首次发声的先河,而且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中美民间科技交流的突围之路,并为推动未来中美民间科技交流提出建议。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中国社会组织在国际科技舞台上的主动作为,也为中美两国在复杂国际形势下重启对话、重建信任提供了重要平台。
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成立于184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和工程学协会的联合体,也是最大的非盈利性国际科技组织,同时拥有全球知名的学术期刊《Science》。科促会年会是全球科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和科技企业代表。北京国际交流协会连续三年以主办方的身份在这一平台上举办专题论坛,是中国社会组织在国际科技交流中角色转变的重要标志。
一 当前中美科技交流的困境与挑战
01.疫情对科技交流的冲击
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科技交流造成了深远影响。国际会议、学术访问和合作项目被迫中断或转为线上,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大幅减少。尽管线上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物理距离的障碍,但其效果远不及线下互动。疫情还加剧了各国对科技安全的担忧,导致科技合作的壁垒进一步升高。
02.中美关系的复杂化
近年来,中美关系因贸易摩擦、技术竞争和地缘政治等因素持续紧张。美国政府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对学术交流的限制,以及对中国留学生和学者的签证限制,使得两国科技交流的渠道进一步收窄。这种紧张关系不仅影响了政府层面的合作,也给民间科技交流造成了巨大压力。
03. 社会组织的作用与挑战
在政府间合作受阻的背景下,社会组织成为推动中美科技交流的重要力量。然而,社会组织在开展活动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资金不足、政策限制、信任缺失等。特别是在疫情后,如何在中美关系的夹缝中找到突破口,成为社会组织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 北京国际交流协会的突围实践
自2023年起,北京国际交流协会连续三年赴美在AAAS年会上举办活动,主题涵盖女性科技人才、技术赋能弱势群体、数字遗产保护等热点和前沿话题。这些活动不仅为中美科学家提供了交流平台,还通过其它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增信释疑,促进了双方在具体领域的合作。
2023年:重启对话,搭建桥梁
2023年,协会以“女性科技人才创业能力建设”为主题,邀请了中美葡三国的顶尖政策专家交流分享女性创业的见解和成绩。同时在会间的众多场合就疫情后如何恢复科技合作展开讨论。这一年也是中国组织首次登上AAAS年会讲台,主办专题论坛。
2024年:聚焦前沿,探索合作
2024年,协会将活动主题聚焦于“技术赋能弱势群体”,探讨中美在技术扶助老龄人、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人群、女性等群体发展领域的合作潜力与挑战。“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是中美两国的共识。
2025年:深化合作,展望未来
2025年,协会以“技术遗产保护”为主题,进一步深化中美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合作。活动将重点关注跨学科合作及遥感技术在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并探讨如何通过民间交流推动两国科技关系的改善。
三 坚持突围的难度与不易
01. 政策与资金的双重压力
在疫情和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协会在开展活动时面临政策和资金的双重压力。美国政府对与中国科技合作的限制和中国人赴美的滋扰,增加了活动的组织难度,而疫情导致的预算紧缩也使得资金筹措更加困难。
02. 信任缺失与沟通障碍
中美关系的紧张导致两国科学家之间的信任缺失,部分科学家对参与中美合作活动持谨慎态度。可以说,赴美办会比在全世界任何其它地方“发声”都更艰难。
03. 活动效果的可持续性
尽管协会的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其效果的可持续性仍需观察。如何在活动结束后保持科学家之间的联系,并将合作意向转化为具体项目,是协会面临的一大挑战。
四 未来中美民间科技交流的建议
01. 加强机制化建设
建立中美民间科技人文交流的长效机制。“众人拾材火焰高”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民间交往。能否鼓励更多的民间组织投身到中美民间交流中,并为双方提供持续稳定的交流平台,需要政策性和机制性的引导。
02. 拓展合作领域
除了科技人文领域的交流对话,还可以将合作范围拓展至公共卫生、能源、环境保护等全球性议题。这些领域不仅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还能为中美关系改善创造更多契机。
03. 提升公众参与度
通过科普活动、媒体报道等方式,提升公众对中美科技合作的认知和支持。公众的支持不仅能为民间科技交流提供更多资源,还能为政府层面的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04. 推动多边合作
在双边合作受阻的情况下,可以探索通过多边平台推动中美科技交流。例如,借助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推动中美在全球性议题上的合作。
疫情后中美民间科技交流的突围之路充满挑战,但也充满希望。北京国际交流协会连续三年在AAAS年会上主办专题论坛的经验说明:中美科技界间的对话渠道并没有完全封闭,开展交流对话、重建信任、探索合作仍然有很大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尽管前路艰难,但只要更多的社会组织和私营部门参与进来,中美民间科技交流必将在全球科技进步中发挥更大作用。